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分卷(90)(1 / 2)





  就这么一口又一口,碗中捣珍见底,就在众人以为他要张口批评时,他眼中一亮,竟直接变脸,把碗筷往桌案上一拍,一本正经道:老掌柜,我收回我的话,您家的捣珍,值得天下第一的称号!

  双鲤回过味来,憋笑。

  晁晨伸手去端碗筷,后知后觉:公羊月,你可是诚心不想让我吃饭,信了你的鬼话!

  什么鬼话?席间只有老掌柜摸不着头脑,嘀嘀咕咕走了:俺就说嘛,俺这店开了几十年,一向童叟无欺。

  送走人,公羊月坐下来,拿眼神往碗中示意,毫无惭色:不是还给你留了一个吗?

  晁晨不与他争,只是想不明白为何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。

  他端起碗规矩地坐回团垫上,拿起筷子,去拨最后那颗捣珍丸,正准备夹,余光瞥见公羊月频频飘来的偷看小眼神,莫名又觉得好笑:烦请你不要用那种赤|裸|裸的目光看着我,行么?

  公羊月转过头去。

  可晁晨一提筷,那种炽热的视线又扫了过来,他无奈,只能把筷子又给了他:喏,你不是想吃么。

  哪有。公羊月不接。

  晁晨两鬓隐隐作痛,一番思想斗争后,夹起丸子,往他嘴边递去:你不吃我就吃了。

  公羊月摆出一副勉为其难的模样,然而,等他去吃时,晁晨迅速收筷,送回自己嘴里,遂放下筷子,一边理正衣襟,一边嚣张地咀嚼。

  没想到从来受他欺负的老实人反摆了他一道,公羊月怒而抄筷,双鲤等人赶忙一拥而上拉架,混乱中还偷偷给晁晨竖了个大拇指。

  晁晨像对暗号般给她回去一个,而后正襟危坐喝茶,想想能教公羊月在他手上吃瘪栽一回,实在千年难得,越想越开心,不过,真正教他高兴的是,公羊月又恢复了以前的招摇,剑谷一事,总算了却。

  他眯着眼向着公羊月,难得微笑:确实很好吃。

  公羊月哼了一声,招来小二:给他来一盘二面黄。

  小二应声去取。

  所谓二面黄,就是炸的两面焦脆的豆腐。食馔上桌,晁晨又开始碗前碗后四处找筷子,而后目光扫过公羊月的手,轻咳一声:你又不吃,能不能把筷子还我?

  公羊月叼着筷子耍赖:不还,有腿不知道自己去拿?

  太元二十一年,早春。

  四人自剑门关出,取金牛道。

  爬阶时,公羊月拿出去年在敦煌夜市买来的珠钗,随手插在双鲤头上:提前庆贺你及笄。双鲤摸了把簪子,惊喜交加,高声欢呼,追着乔岷漫山遍野撒欢儿跑,崔叹凤提着药箱,独自走在正中,悠悠抬眼,看两人胡闹,而余下公羊月和晁晨则落在后头。

  公羊月在关楼前驻足,回望绵延青山。当年大闹授剑典,他随李舟阳一道离开剑谷,但李舟阳隐居竹海,已甚少过问武林,他不愿如此寂寥一生,于是婉拒邀约,决心闯荡。

  两人在剑阁分道扬镳后,他回了一趟绵竹替夏侯真扫墓,站在青冢前立誓,总有一天会为公羊家的冤情昭雪。而后,他西向往雀儿山,打算拿些钱财报谢救命之恩,哪知双鲤那丫头突然不见钱眼开,非缠着他说也要去闯江湖,看那丫头一个人孤苦伶仃,公羊月便将她一并带上。

  那时,一大一小,一人双剑,也是打这漫漫雄关前开始漫长的流浪,如今再观此景,心境却全然不同。

  晁晨提着鸟笼走过来,随他目光流转,飞越云海高天和峭壁悬崖,最后轻声道:山高水长,后会可期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晁晨:???还能这样

  云中篇风木悲

  第106章

  丁桂死后, 在各方的努力下虽极力还原绵竹破城的真相,但耳闻的毕竟唯晁晨一人,人微言轻, 力有不逮, 终是不能服众, 更不能三言两语改变整二十年守旧的老古董的思想,离开巴蜀前, 除了几位耆老保证继续调查外, 竟是不了了之。

  五人中个个都心如火烧,只公羊月安之若泰。

  晁晨看在眼里, 他隐隐觉得, 历经那一夜的悲痛后,公羊月心境越发通达, 从前执念更重于少年斗气, 想的是拿真相去打脸那些从前猜疑他、污蔑他、鄙视他的人, 而今却是更倾向于无愧自安,扭转旁人的死脑筋不再那么重要。

  扭转?

  试问满城上下这二十年来, 就从未有一人怀疑过?不过是盲从附和, 信他人之信, 信自己之信罢了。那么, 把自己一生的努力都系挂在别人嘴上,根本全无意义, 而对他公羊月来说, 该是走自己的道,去做更加值得之事

  寻回孟部圣物, 找到《开阳纪略》,沿途追索可能接触过玄之并带走他随身所携册子之人。

  然而, 以上三件事所留存的线索了了,不啻于大海捞针,公羊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。就李舟阳留下的两封内容相悖的信件来看,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公羊启生死,其人失踪于代,或许乃为暗示,再者,当初在滇南时,公羊月曾应诺乔岷的托请,此事恰恰只有代国国都能办,于是,几人商议,决心赶赴代国继续追查。

  如今北方三分,姚秦国都长安,占据关陇;燕国国都中山,占据中原乃至幽、冀、青三州;而代国则在两国以北,西达贺兰山脉,东至阴山脚下,向南与秦不过峪岭,与燕不过太行山,茫茫三千里草原。

  为了避开段赞与慕容临的势力,公羊月绕开燕国,北上陈仓,过平凉,意欲取道北典农城往东,去往代国国都云中盛乐城。

  太元二十一年,四月,五人到达北典农城,于黄河边听涛歇脚。

  汉武帝时实行实边政策,很迁徙了大批关中百姓在此垦土扩疆,然至汉末三分,司马家一统天下后,退居塞外的匈奴卷土重来,铁弗部长穿扶风郡,北典农城失守。彼时,北方几族私下里又给叫作饮汗城。

  而今,随匈奴铁弗部左贤王势力衰萎,此地几乎已纳入拓跋氏的疆域。

  这日,天气晴好,红日当头,五人在河边古渡头的草棚寮子里吃了碗浆水面后,沐在舒柔的徐徐春风中,远眺贺兰山,群山在地平线后拔地起,春后雪已化,四野绿翠深浅不一,苍莽中平添几分生机盎然。

  晁晨这个书篓子终于派上用场,出了寮子一路走,话没停,一会说那大秦军备如何威武,车驷卒兵是如何在此大胜义渠;一会又喟叹中原多内乱,每一乱,必被外敌趁虚而入,就这么失而复得,得而复失。

  正午火气盛,有三两个挑夫走出热汗靠树歇脚,随手掏出个五舌竹簧吹奏,双鲤不爱听打仗事,便过去连比划带猜,向那几个汉子借来把玩,可惜她没个乐律天赋,一碰弦,那声响便惹人笑得前俯后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