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嫁娶不须啼第134节(1 / 2)





  说到他,卫夫人眼圈一红就要淌泪,两个儿子一看亲娘要哭,赶紧劝:“娘,你莫急,亲近的人咱们都打听了,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信。”

  卫夫人一吸鼻子:“不说他了,说说你们俩,你们虽是当哥哥的,也都有家有口,看着给大妞添妆罢。”

  卫大卫二回去商量,两家各出了八十两。

  卫二媳妇本还想多出点:“要么再添个三五十的?叫娘心里高兴高兴,妹妹也能更记着咱们的好,三儿可出了三百两呢。”

  一路从崇州打过来,三兄弟都在一起,攒下的东西也该差不多,大头都上交给爹了。三弟都能攒下这些,丈夫手里的私房没全交待。

  她这回算知道了,跟她报的是虚账。

  老大媳妇知道自打那个妾生了孩子,二弟妹心里就一直过不去那个坎,找到她道:“我知道你心里怎么想的,可我与你大哥只能出这么多了……”

  卫夫人把这些钱都收上来,立个帐目,把女儿带在身边:“你自己来记,看这一笔笔是怎么花用出去的。”

  又打听陆家的情况,还真让她打听出来,陆老夫人跟陆夫人两个,也不像外头传得那么亲热。

  “你那婆母是个面甜心苦的,你也别指望着能同她处出情分来,你做得再好,她也有亲儿子亲儿媳。”

  她自个儿亲生的不争气,庶子越是争气,她越会折腾庶子媳妇。

  “他……他总能护着我。”

  卫夫人眼睛微闭,又再睁开:“他如今几品?就是外放出去,婆母一句留下侍候,你就动弹不得!”

  “你可别傻不愣登想着你待她好,她总能对你有几分真心,天底下就没有这种事儿。”卫夫人搂着女儿的肩,“阿宝那是掉福窝里头了,你没她这运道,就得瞧的明白些!”

  “她,你是打动不了的,在她眼里儿子分亲生庶出,在老太太眼里,都是亲孙子。”说着又对大妞道,“你呀,进了门先花十二分的功夫,到老太太跟前讨好去。”

  花了高价请人来家里,教大妞做素斋,陆家老太太就爱吃西太平寺的素斋,虽是豆腐香菇,却能做出肉菜的滋味儿

  “针线你也练了一年多了,样样都下过苦功,这门亲事是你自己愿意的,当娘的也只能帮你到这儿。”

  恨不得能在女儿出嫁前,把这些一股脑塞进她脑子里。

  卫夫人说的最多的,就是“莫痴心”。

  可看女儿的样子,哪能不痴心。

  大妞每日天明即起,功课排得满满当当,跟教养嬷嬷学规矩,除了她学,身边新添的丫头也要学。

  怎么走路,怎么说话,怎么接物。

  “两个丫头是新添的,两个是跟你久的,果儿规矩上是差些,可对你忠心。”说着又比起阿宝来,“你就瞧瞧阿宝,她身边的丫头,最信的还是戥子,知不知道?”

  大妞一句句听着:“娘,你放心罢,我知道。”

  卫夫人只是看着女儿,这大半年,她发添银丝,一下就显出年纪来。

  同卫老爷站在一块儿,越发像对老妻少夫,听见女儿这么说,也不驳她。等她嫁过去,头天就会知道日子不好过了。

  到了中午大妞就会亲自下厨,做两道菜给全家人尝,那道“东坡豆腐”,是她练得最久,做的最好的。

  下午就是做针线,给老太太给婆婆,还给陆仲豫做,进门是三月底四月初,天还不热,可一眨眼就到五月端阳节。

  连夏衫也得一道裁了。

  大妞借着送菜去林家,写信告诉阿宝,她每日在做些什么,还问阿宝她在裴家过得怎么样。

  进门就遇上丧事,若有人说闲话,让阿宝好歹也忍一忍,莫要新进门就跟人起争执。

  还真是将阿宝看得透透的。

  只是裴家人,自己就先斗起来,根本没功夫嚼这个舌头。

  阿宝看了信,叹道:“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。”大妞怎么竟肯吃这样的苦头。

  裴观见她长吁短叹,宽慰她道:“你放心罢,陆兄不是那等人,待出了百日,咱们也可去国子监山脚下的宅子见一见。”

  “当真?”阿宝这才展眉笑了,“那说定了,要真这样,我给你做个带绣花的荷包!”

  裴观一怔,赶情她刚才是想做个素面没绣花的荷包,糊糊弄弄他?

  于是裴观道:“你有拜师礼,我也有赠给学生的东西,送的礼好,还的礼就好。”说着冲阿宝点点头。

  意思是让她自己看着办。

  “什么礼?”阿宝好奇起来,坐到裴观身边,“什么礼呀?”

  裴观立起来,绕到内室去,就躺在阿宝的罗汉榻上,不论阿宝怎么问,他就是不答,还道:“等你荷包做好了,不就知道了?”

  阿宝在娘家住了十来日,每天都跟阿爹一道用饭。

  头一天,她还是刚回家的姑奶奶,第二起,天亮就起床给爹做早饭。

  自己不能吃肉,还给爹做油煎肉饼,包肉包子。

  林大有看女儿每天穿件罩衫下厨房,天天拎吃的来,又感动又心疼:“你好容易回娘家,怎么能碰油锅,这烟熏火燎的。”

  “我长到大,也没给阿爹做过几顿饭。”以前是太小,后来家里富了又不用她沾手,如今阿爹就要外任,一去三四年,得让他多吃些。

  看到阿爹吃得这么香,多早起来也不觉得辛苦了。

  裴观一句话也未说,上辈子,父女二人一别就再也没见过面,不知她那时,心里有多么遗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