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184 徐肃方筠瑶番外(1 / 2)

184 徐肃方筠瑶番外

? “孙大夫, 您给好好瞧瞧,这成亲都四年了, 不知怎的小两口就是怀不上孩子。”徐老夫人打着笑脸跟一个老大夫说话。

她面前那孙大夫是从太医院退下来的,是个年过花甲的老头了。看病的本事在太医院的时候排不上位, 却比好些民间大夫好许多。脾气还恁大,徐老夫人三催四请, 这才把人请回来。

“肃儿, 你快把情况跟孙大夫说说。”

徐肃抿着唇一言不发, 这让他怎么说?哪有男子看隐疾祖母在一旁看着的?可他说了好几遍,徐老夫人就是不出屋子, 打定主意要亲耳听个结果。

旁边坐着的夫人便是徐肃成亲四年的媳妇, 见状嗤了一声:“祖奶奶, 您就别跟着掺合了, 我们小两口的事您瞎操什么心?”

徐老夫人唰得变了脸色, 捂着心口深深喘了两口, 哀叹了一声:“夭寿唷!”赵姑姑忙扶她坐下给她揉心口。

娶进门的夫人是个商户女, 额宽唇薄鼻子尖,生得一副刻薄相,学识见识也不如何,却打小心气高,非要自己给自己挑相公。她不光要容貌好的长得高的, 还一定要做官家的正房媳妇。可官家的适龄男儿瞧不上她,这位性子这么泼辣,又是京城出了名的不敬父母, 哪个敢娶回家去?

故而这夫人二十好几了也没说下个亲事,四年前说亲说到了徐家,徐老夫人正愁寻不着孙媳妇,知道她攒下了不少嫁妆,寻思着性子泼也没什么,慢慢调|教两年就好了,这就把人娶进了府。

谁知这夫人的泼辣是真的泼辣,每天跟徐老夫人对着干,徐家的家仆天天躲得远远的看大戏。

孙大夫闭着眼睛给徐肃诊脉,生了薄茧的指尖附在徐肃的手腕上,时不时微动两下。

徐肃心里有些发慌,他也跟徐老夫人一样,一直觉得生不下孩子是自己媳妇的毛病。前两年他还不怎么计较,可明年就三十了,媳妇还没怀上个孩子,眼瞅着后继无人,他也开始心里发慌。

此时看见这大夫气定神闲的模样,徐肃非但没有安心,心中反倒升起一股莫名的不安。徐肃连还在打嘴仗的祖母和夫人都顾不上了,忙问:“可是有什么问题?”

徐老夫人停下话头望了过来。

孙大夫缩回手,无甚语气地说:“这是伤了里子,能不能有后就得听天由命喽!”

徐肃眼前一黑。

他媳妇|方才还有些惴惴不安,生怕是自己的问题,这会儿听了孙大夫的话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来,指着徐老夫人的鼻子笑得趾高气昂:“你个老虔婆!都说了是你孙儿不顶事,可你非得说我是不下蛋的老母鸡!哼!这回可瞧清楚了吧?这位可是宫里头出来的太医,他的话总错不了了吧?”

徐老夫人没空搭理她,忙抓着孙大夫一叠声问:“怎么会呢?我孙儿学了好些年武啊,这么个身强力壮八尺高的大小伙子,怎么就不行了呢?大夫你是不是诊错了?”

孙大夫脸色一冷,徐老夫人又把那夫人扯到了跟前,焦急道:“大夫您给瞧瞧她!以前来的那些个大夫也有说她不好怀的,您瞧瞧是不是她的问题?”

孙大夫不着痕迹撇了撇嘴,耐着性子给那夫人摸了摸脉,摇摇头:“这夫人没问题,问题就在这位少爷身上,肝气郁滞,下焦虚冷,命门火衰,肾精亏虚,本就不易有后;加之早年身有寒气阻滞,寒凝肝脉;又多年情志萎靡,郁结于心,更是雪上加霜。”

徐老夫人声音都带了哭腔:“您给开几副药啊!多少钱都行啊,总不能让老徐家绝了后啊!”

孙大夫摇摇头,淡声道:“本来还有得救,可这两年胡乱用药更是伤了根本,纵是华佗在世也没法子,好不了喽!”

徐老夫人指着他怒骂了一声:“胡言乱语!你个庸医!多少大夫都说是这女人的问题!”徐老夫人忽的扯住了她孙媳的头发:“你!是不是你个狐媚子跟这赤脚大夫串通好的?你二人合起伙来骗人!”

她孙媳是个性子暴的,当下把老夫人挣脱了开,徐老夫人提起拐杖来就要打,那夫人一扭身灵巧躲过了,老夫人反倒栽了一个趔趄。赵姑姑手慢没扶稳,徐老夫人仰面栽倒在地上,哎唷哎唷直叫唤。

她生得虚胖,好几个人扶都没扶起来。

孙大夫气得胡子一翘一翘的,让药童背起医箱就走,只留下一句:“老朽医术不精,老夫人另寻高明吧。”

徐老夫人躺在地上哀叹:“家门不幸啊!”

她那孙媳嘴皮子一掀,露出个十足讽刺的表情:“可别装模作样了!我可不是任你揉搓的软柿子!你这孙子残了腿我瞧着都磕碜,若不是模样周正我嫁他干嘛?如今还是个不顶事的,白送我都不要!老夫人咱当初可说好了,婚事不成嫁妆得给我退一半。”

见老夫人气得喘不上气,她又笑说:“孙媳心眼儿好,剩下那一半嫁妆您留着再给您孙子讨房媳妇吧!看看哪家姑娘能给这不顶事的残废下个金蛋出来!”

“滚!你滚!”徐肃一脸羞愤欲死的表情,拎着她后襟把人丢出了门外。

徐老夫人一头冷汗,多少年怀揣着的金孙梦飞跑了,又被这牙尖嘴利的夫人气了个不轻,当天晚上便不省人事,口眼歪斜,话语不利索。

赵姑姑连夜请了个大夫来,说是中风瘫痪了。

徐老夫人右半脸不由自主地抽|搐,还死死抓着徐肃的手想要说话,咿咿呀呀没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。

四年前,朝中时局动荡,那时方老爷子焦头烂额,没空操心方筠瑶的婚事,只交代给大儿媳。方家大夫人是跟老夫人一条心的,她给方筠瑶挑的几个都是歪瓜烂枣,什么死了三房媳妇的,莺莺燕燕住了一个院子的,娶她过去当妾室的……

方筠瑶心中不满,听说荣奉伯府的公子在说亲,便自己找了个野路子的媒婆上门说亲去了。

历来这般人家说亲都是找的官媒,没父母之命就上门的这不叫说亲,这叫自荐枕席。伯府也没嘲讽,好声好气把人请了出来,方家却是又一回丢了个大丑。

方老爷子气得不轻,差点把方筠瑶撵出家门,被她苦苦哀求了三天才勉强消火。谁知那个伯府公子不知怎的竟瞧上了她,隔一日带些礼上门。方老爷子也就当睁只眼闭只眼,给她备好了嫁妆赶紧嫁出去拉倒。

谁曾想这伯府公子也不是个好的,一次在园子里前院偶遇方家的七姑娘,出言轻薄了两句,七姑娘哭哭啼啼去找方老爷子做主了。

这七姑娘是方家大夫人的女儿,女儿被人言语轻薄了,大夫人自然气不过。方筠瑶竟还在一旁帮着说和:“七妹妹今年十九了都没许人家,不如与我一起嫁给郎君作伴?”

听了方筠瑶这话,大夫人恨不得撕了她。七姑娘脸皮薄,听了这话更是羞愤欲死,竟一时想不开要去跳井去。

方老爷子再不能忍,将方筠瑶并上那伯府公子一并撵了出去,再不许她进门。

伯府公子丢了个大丑,悻悻走了。方筠瑶把人没留住,又去方家大门求,门里出来两个早有准备的大力嬷嬷一人一边钳着她上了马车,丢去了京郊的一个尼姑庵。

“爷,清音寺到了。”

徐肃给那脚夫付清了银钱,站在寺庙的石阶之下仰着头望向庙门,十几个矮阶之上,有一个三人宽的寺门,墙上的白漆斑驳脱落,左右边各写着“阿弥”“陀佛”四字,寒酸极了。

徐肃一时有些想不通,在边关的几年她受了些苦,却也从没过过这般清贫的日子,怎么偏偏挑了这么一处地方。

这些天徐肃本来没想起她来,若不是老夫人成日口齿不清地念叨“丧门星”,徐肃都快要忘了方筠瑶了。他去方家一打听,守门的家丁告诉他六姑娘生了恶疾,治不好,主动来这尼姑庵吃斋念佛。

寺里空寂无人,香火也少得可怜,功德箱大喇喇地摆在院子里,连个看的人都没有。徐肃走了好一会儿才瞧见两个正在洒扫的尼姑,连忙上前问:“敢问这位……师太,可知一位方姑娘在何处?她叫方筠瑶。”

年长的那位尼姑停下扫帚,合掌行了个礼,淡声道:“出家之人,一律不问前尘旧事。贫尼连自己的俗家名讳都要忘了,哪还记得旁人的?”